喻中伟——对碎片化阅读的思考
“星火”悦读分享人
喻中伟,岳阳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高三语文教师。曾获2019年岳阳市金鹗奖教学比赛金奖、2019年全国诗词讲解比赛湖南省第一名、2021年岳阳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被评为湖南省教学能手、岳阳市教学能手。任岳阳市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兼职副主任。
阅读心得
对碎片化阅读的思考
岳阳市第十五中学语文教研组 喻中伟
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正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大众阅读的方式。“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碎片化阅读已不知不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借助网络,以最迅捷的速度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不可否认,人们获取信息更便捷了,阅读面更广了,利用零碎时间丰富知识的渠道也更畅通。但不难发现,人们虽然通过数字化阅读获取了海量的碎片信息,但真正能够形成系统、为我所用的并不多,对于自我提升的效果也不理想。
碎片化阅读,滋生我们的惰性思维。我们想查什么信息只要动动手指,百度一下,马上能找到标准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大量阅读,也不需要甄别和分析,更无需深入联想、思考就知道答案。我们逐渐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来获得知识碎片,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逐渐降低甚至丧失。
碎片化阅读,降低我们的思考力。在海量和碎片的信息面前,我们逐渐习惯仅从事物的表象入手,我们容易变得不求甚解,继而丧失主观判断和批判思维的能力。短平快地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助于我们形成深度的、系统的的知识体系,对思考力的提升自然没有裨益。碎片化阅读看似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但实际上有效信息少,长期“碎片化”阅读,也将导致我们阅读效率的低下。
碎片化阅读,加重我们的焦虑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会让人产生信息依赖,也让人产生信息焦虑。当我们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模式,我们的时间也随之碎片化了,难以进行专注的阅读,人心更容易焦躁。沉稳与理性,本身就在长时间、系统性的深度阅读中塑造,古之大家无不如此。流于浅表,收获甚少。
乔布斯曾说过:“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时代的巨头乔布斯,对沉静下来的精神洗礼是多么渴望。而于我们而言,深度阅读更不可缺少,非常重要。
深度阅读的好处不仅在于系统性构建知识体系,也能够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如何在平时的阅读中,实现深度阅读呢?
我们要选择阅读的对象。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无聊的知识会让人变的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变的琐碎。”选择经典作品,将奠定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高度,影响文化人格的形成发展。开卷并非全有益,阅读也不是读就有收获。选择经过时代和时间洗礼后的作品,是我们阅读的高起点。
我们要预留完整的阅读时间。从时间分配开始,我们就要克服碎片化的问题,给深度阅读提供必要的完整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试着全神贯注,拒绝打扰,进行整本书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掌握阅读方法。知人论世、细节品赏、比较阅读、记录阅读笔记、制定阅读任务和目标等都是适合深度阅读的好方法。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借助名家的鉴赏评论,阅读思考来进行导读,我们更能打开视野、事半功倍。
我们还要重视读后的思考。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重建、讲述书中的观点和故事。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艺术特点、历史纵横、思维脉络等。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作读后感、文学评论,来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研究。由兴趣生发处,进行一定的拓展阅读,更会有别样的收获。
文编:潘红溪
美编:方籽妍
初审:向学迪
终审:喻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