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所“六年一贯制”教学试点学校首交高考成绩单
一本率74.2% 一个班平均分上600分
云南网讯(记者 耿颖 吴杰)“这种学制改变了现有的‘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学制,将初、高中六年共分成三个学段,学生无需参加中考,直接迎战高考……”作为高考中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位于曲靖陆良的云南北辰高级中学首届“六年一贯制”学生正式毕业,7月3日下午,该届学生的毕业典礼在陆良举行。
“初高中六年一贯制”
六年学习不“断档” 目标锁定高考
作为云南省唯一一个中学学制改革试点学校,它实现了新的突破,交出了让人津津乐道的满意答卷:“六年一贯制”4个班今年高考参考人数215人,4人进入云南省前50名,7人进入全省前100名,一本上线159人,一本率74.2%,其中,文科(中1)班51名考生高考成绩全部都超过600分。
如果说一个学生好成绩的取得有可能存在某种“偶然”,那么,一群学生的连续高分成绩肯定有其必然的因素,在这份答卷的背后,是多方努力的结果,也是对现行教育体制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据云南北辰高级中学常务副校长卢轼笙介绍,经省教育厅、曲靖市教育局批准,学校作为云南省唯一一个中学学制改革试点学校,从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学制的改革试验。
对于云南北辰高级中学“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卢轼笙说:“它借鉴了省外名校的模式,对学制、考试制度、课程制度、教学评价等一个系列改革。此前,邀请过不少省内外专家学者做了很多的研讨、论证和评估等等,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也进一步促成了学校的这种教育模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第一届毕业生的成绩来看,效果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该学制,“打破了原有‘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学制,将初、高中六年共分成三个学段:初一、初二为第一学段,初三、高一为第二学段,高二、高三为第三学段。学生跨进中学的那一刻,就有一个总目标——高考,依照总体的规划,分阶段完成目标,以平时学习成绩、体育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段升级考核的依据。”
“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所发挥的优势在于:“打破原有学制的基础上,优化了课程设置,避免了重复教育,按照初一到高三的6个学年,系统设计‘衔接教材’,实现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不断档’教学;在年级上推行‘年级管理模式’,分设出:备课组、备考组和课题组,做理论的支撑和研究,实现高效教学;减轻学生中考时的压力,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高考备考时间;进一步强化中学阶段教师教学的规律性、条理性、连贯性。”卢轼笙继续说。
“拔尖的不会总是一两个同学,我们实力相当,考场看发挥”
岳秦名是云南北辰高级中学“六年一贯制”文科(中1)班的一员,尽管在此次高考中,她比平时发挥的“稍微差了一点儿,有失误”,不过,这些小失误没能阻挡她成为“陆良县文科最高分682分的获得者”。当天,她领取了学校特设的奖项,带着10万元的奖金准备到北京大学就读。
在母校学习生活的这六年,岳秦名一次次超越自己,充分展现着一位北辰学子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回忆起中学的时光,她说:“是在一个特别努力的氛围中成长,大家都很努力,在成绩上你追我赶,一起向前。”
选择‘六年一贯制’,“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知道有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当时想:再在一个学校读六年也挺好的,像读小学那样,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有点儿长了,但是,其实时间过得很快。”随着匆匆溜走的时间,她用行动不断证明着自己刚入学时的那句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岳秦名回忆道:“我在初二的时候,就完成了初中的全部学习,然后,转入了初中与高中知识转变的适应性学习阶段,这一年真的很重要,我很好的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节奏,也为后期备考打下基础,争取更多准备时间。前期会感觉到压力大,进度快,不过,越到后面,越感觉到,之前的努力是值得的。”
六年的学习,“能够很明显的感到,我和班里的同学一样,进步很大”。在此前的模拟考中,“同学们的成绩算下来也差不多就在600分以上。在知道自己考682分的时候,我不是很意外,知道自己是全班第一名的时候,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班拔尖的学生不会总是一两个同学,都是实力相当,考场看发挥。”
抚州一中“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实验班”
热烈祝贺抚州一中2014高考再次喜获全面丰收。一是少年班再创佳绩:在初、高中合计只读了5年的情况下,少年班学生600分以上人数达31人,其中,王琪以675分的成绩位居全省理科第30名;二是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再创新高:文理合计(不含艺术体育考生)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学校新高(一本上线率28.80%、二本上线率62.68%)。
“五年一贯制”已硕果累累,“六年一贯制”将更创辉。1985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抚州一中开始招收超常教育实验班(少年班)学生,学制为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二十多年来,抚州一中超常教育硕果累累、声名远播,成为“才乡抚州”一张闪亮的教育名片,抚州一中也被誉为“少年大学生摇篮”。1990年,全国共招收150名少年大学生,抚州一中就有15名少年班学生被录取,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轰动海内外,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对此作过专门的采访报道。近五年,抚州一中少年班成绩始终在全省一枝独秀,初、高中合计只读了五年的学生章超禹、张杨凡、肖晗、余韩羿、张慧中、章京、徐敏喆、王珏琼、辛靖、廖晶晶、王琪等近50位同学录取清华、北大以及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的一流名校,或达到当年清华、北大统招录取线。二十多年来,抚州一中少年班学生历年重点大学录取率均达到或超过80%,二本及以上的上线率100%。
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抚州一中初高中五年一贯制实验班(少年班),从2013年开始,正式改为“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模式。“六年一贯制”模式将坚持“重划学段,系统推进,拓宽加深,注重实效”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使学生经过六年培育,全部升入国内外一流名校。
郑州中学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简介
郑州中学是全国超常教育研究会会员,河南省超常教育实验基地。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全名“郑州中学二.四六年一贯制实验班”。
2000年12月,学校组建了第一届实验班。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成绩突出,被社会誉为“人才的摇篮”。是许多学子向往的学习乐土。
学校根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本着“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宗旨,坚持“重划学段,系统推进,拓宽加深,注重实践”的16字教学原则,采取从初中到高中“六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初中课程2.5年完成,高中课程和实验班特色课程3.5年完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特优发展,经过6年的培养使学生都能升入国内外重点大学。
我校“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研究”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宜宾翠屏行知中学校创建于2012年,是宜宾市三中与省内外名校高端合作、倾力打造的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六年一贯制民办公助学校。
2016年12月2日我校在学校行知学术会议厅举行省级课题“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研究”成果鉴定会,标志着该课题研究顺利结题。
成果鉴定会由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华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化树教授主持。参与课题鉴定的专家还有南充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欧阳明,西华师大党委委员、数学与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龙汉武教授等知名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行知中学“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成果鉴定会。
鉴定会上,行知中学校长陈永红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自2012年建校以来,行知中学就把初高中教学整合作为办学和研究的重点,在对各地初高中教材、师资、教法和学法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行知中学决定将“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抓手,在宜宾市三中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尝试和研究。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西华师大等高等师范院校的关注和支持,并在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将该课题列为省级课题,在行知中学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三届学生中进行探索研究。对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行初高中教材整合,编写自编教材,把一部分高中知识下放至初中阶段,同时把初中教材中与高中重合的知识点后延至高中阶段学习。并从宜宾市三中选派大量高中教师来到初中,尝试开展初高中六年“大循环”教学。从2012级、2013级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课题研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初高中实现无缝衔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帮助作用。同时,参研教师们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初高中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与会专家们认真听取了课题汇报,仔细查看了相关过程资料。在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后,认为课题组研究态度认真,研究过程严谨,研究方法恰当,结论和措施恰当可行,取得了预期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达到了课题研究的要求,一致同意结题。在同意结题的基础上,专家们还建议,要进一步提炼本课题的研究经验,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继续发挥宜宾主城区优质学校的领跑示范作用。
李化树教授指出,该课题填补了宜宾市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学科研的空白。课题组成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既提高了自身的水平,也对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具有很好的价推广值和示范效应。希望学校以后在教师科研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