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岳阳市七中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三性”培养是锻造灵魂的基石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5/06/24    [字体:     ]    浏览次数:

“三性”培养是锻造灵魂的基石

                                                           岳阳市七中校长  刘岳勇

如果要将灵魂分几个层次,不妨分为人性、理性、德性。符合人的基本属性的都是人性,它比兽性高一层级。正因如此,人性特征多种多样。从道德层面讲,有人仁厚,有人狡诈;从宗教层面讲,有人至诚至真,有人心怀鬼胎;从法律层面讲,有人正义,有人邪恶。无论哪种表现,都属正常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在遇事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且秉性难移。人性尽管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属性,但它从社会中产生,从人情中发展。人情是人性的影子,人性多残忍,人情就多寡淡,人性多美好,人情就多浓厚,不讲人情就缺少人性。人性很难挣脱时代的锁链,直达兽性全无的完美境界。所以人们往往懈怠于改造自己人性中劣的方面,任其发展,常以害人为始害己为终。那么怎么改造人性?

人性改造向三个方面着力:向真弃伪,向善弃恶,向美弃丑。在遵从及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科学教人求真,艺术教人求美,科学与艺术是锻造完美人性的双翼。而向善确是最为重要的,善良的人性是立世之根本,因为人类良知,要求人们向善。人性之善体现在个人言谈举止之中,很微小的瞬间却可以定格,也就是说善良之人显而易见,故有勿以善小而不为之说。向善是维系人彼此感情的根本,有了这一层,交流起来,才会轻松而深入,才有互动性与向心力。向善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古有语:“仁者无敌,向善不败”,故人性教育应从向善开始。

理性比人性更高一层。人都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但培养理性不可排斥感性。感性的人很可爱,如小孩、女孩,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并且古今英雄大多感性。红学大师周汝昌说“多愁善感是诗人的气质”。古罗马诗人说“愤怒出诗人”,不会愤怒,写不出好诗。但是理性的人更可敬。理性的人能按事物发展规律通盘考虑问题,该忍则忍,处事不惊,每逢大事有静气,往往容易成功。理性的人有放弃、有思考、有智慧。我们在这个社会中,面对太多的选择和诱惑,如何明智而清晰的选择属于自己的,放弃一些空虚和浮华的,这就需要理性把握,即学会放弃。理性的产生,需要一个人学会思考。思考可以让人分清是非、轻重,多角度看问题不盲从,从而做出合乎情理、明智的选择。理性也是智慧和魅力的体现。智者会有着更好的风度,更宽的心胸,更从容的举止,更自如的挥洒。而且理性不是瞻前顾后,不是胆小怕事,是思考和分析后的思想意识的体现。教育工作者更要有理性素养,理性教学,不随心所欲;理性教育,不感情用事;理性诉求,不攻击污辱。

德性是什么?康德说的德性是“意志中的一种道德力量”。我概括为德性即包括正直、诚实等一切符合规律的美好品德。这些品德一旦被人所拥有,那么他为人处事就始终就有一股来自道德的力量。帮助他作出理性的抉择,排除一切非理性的利己行为,故德性比理性更高一层。德性有三崇,即崇责任、崇尊重、崇在乎。康德说:“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责任又分为对他人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只有对他人负责又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德性。例如,“四德”要求谈的都是责任。社会公德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我为人人;家庭美德的内涵是孝以顺为先,爱以管为先,扶以谅为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爱人敬事敬业;个人品德最要紧的是宽厚尚道,简称厚道。以上是德性的第一个崇尚:崇尚责任。第二,道德需要克服利己原则。利己符合人性,不错,但是以利己为原则的人很难说他道德高尚。比如:随地乱扔,缺乏公德;不关心家人,无家庭美德;教学偷懒,得过且过,无职业道德。那么克服利己原则的关键是什么?是尊重。所以道德崇尚尊重,一要尊重别人,二要尊重规律。规律和规则是大众所奉行的。只有尊重规律才能为大众接受。那么不为大众所接受的人,就需要反思,是否尊重别人,是否尊重规律,是否以利己为原则。第三要说的是,有道之人总是崇尚在乎。“在乎”是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芒的词。在乎它奠基于记住,但是高于记住。一个人不会在乎他所遇到的一切,为此,被人在乎,那是一件多么荣光幸福的事。你能对一面之缘的人记住姓名,别人就会对你有十足的好感,因为在乎自己的在乎是对自己的责任,在乎别人的在乎是对他人的一份尊重。现在为什么9000后的学生那么难教,就是因为他们好像什么都不在乎。所以,我们培养青少年,要从培养他们“在乎”开始。

上一篇:一心一意抓质量 聚精会神谋发展 把市七中建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下一篇:学音乐将来能干什么?--音乐专业毕业前景
打印】【 收藏 】【关闭